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河南中医》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11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理论研究、经方研究、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实验研究、临证经验、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药理研究、文献...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国际刊号:1003-5028
国内刊号:41-1114/R
全年订价:¥ 235.2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33
复合影响因子:0.97
总发文量:10562
总被引量:52572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4.121
立即指数:0.0858
期刊他引率:0.7616
平均引文率:10.5278
  •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作者:纪如峰 刊期:2016年第03期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

  • 从水郁、火郁辨治少阳病变证

    作者:胡凤林 张仕玉 邢颖 刘林 刘松林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少阳气郁向火郁、水郁转变的过程中,中气的盛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气盛则邪易化热,中气虚则邪易化湿,即中气实则病在少阳胆,中气虚则病在少阳三焦。阳旺之躯,少阳气郁多转为火郁;阴盛之体,少阳气郁多转为水郁。少阳枢机不利,经气郁滞,于少阳胆而言主要是少阳郁火,郁火内燔,兼有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层次,故临证应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根...

  • 用柴胡药理解释《伤寒论》中的“但见一证便是”——学《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偶有所得

    作者:李进业 刊期:2016年第03期

    《伤寒论》少阳病出现的各种症状,其原因是人体遭到病原微生物侵袭,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发热是各种症状出现的共同病理机制和中间环节,所以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时,"但见一证便是"是以发热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小柴胡汤中柴胡单一药物即对少阳病的各种症状具有较全面的治疗作用,其中退热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 中医现状与科学发展

    作者:刘宁 刊期:2016年第03期

    历代中医世家和名人都是在前辈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而使得中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缺陷。西医传至中国之前,新一代的中医是与陈旧的老一代中医比较,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如今与西方现代医学对比,人们更多的是看诊病治病的疗效。两者的理论体系和基础截然不同。今天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绝不是否定中医,更不是依赖圣贤古训而孤芳自赏。面临着新世纪...

  • 浅析“表里和解法”之用

    作者:张晓雷 沙茵茵 马家驹 王玉光 姜苗 刊期:2016年第03期

    "表里双解法"是周平安教授针对流感"表寒里热证"提出的,后来又与"和"的思想相融合,提出了"表里和解法",此时"表里和解法"已不再仅仅针对"表寒里热证",而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表里和解法"的内涵为:使用表里同治的方法(调理上下内外气机、解表以除里邪、泻里以散表实、补里以助表虚、补里以除表实),遵循"和"的原则(不...

  • 少林伤科中膏方的特色及其价值

    作者:张波 李良松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药治疗伤科的特点之一是:改善局部血循环,采用药物煮水淋洗或膏药贴敷,膏摩治疗。少林伤科认为伤科的第一要务是辨生死,对伤科损伤的重症或急症,除给予抢救外,还用内服药或外服药来开窍固脱,并不一味的使用膏药,敷于局部治疗,而是根据受伤的部位、受伤的情况等适当的选择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不局限于膏方。丸、散、膏、丹、汤是中医五大药物...

  • 先秦两汉时期寒热的含义

    作者:杜倩 李成卫 王庆国 刊期:2016年第03期

    寒热在进入中医学领域之前,仅用来表示自然温度的高低,是相反、对立的概念;在被引进中医学之后,含义逐渐多元化,出现不再相反与对立的内容;在秦汉时期中医学中的寒热有多个含义,寒热概念在该时期含义有四,分别是表示人体自身阴气、阳气盛衰导致的人体自身冷热;表示他人对疾病者体表触及的冷热;表示人体对正常四时之气的冷热感知;表示外界寒气、...

  • 浅议虚渴

    作者:王晓彤 林海雄 李赛美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从"虚渴"的相关原文可看出,"虚渴"或因劳伤脏腑,或因大病后未复,或因产后血虚内亡津液而致,临床应注重行气利水、益气生津,常用人参配黄芪、木香配槟榔、黄芪配茯苓等利水渗湿、益气生津;温补肾阳、化气止渴,用地黄丸方,配附子温肾阳散寒,加强利水湿之力,同时用熟干地黄配山茱萸滋阴益精,大补元气,肾气足,则蒸腾水气上潮与口;滋阴养血、清热...

  • 大柴胡汤运用体会

    作者:丁红平 刊期:2016年第03期

    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胆囊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腹泻疗效甚佳。为了有效运用大柴胡汤,首先必须准确识别其方证。大柴胡汤证包括主证和次证两个方面,主证包括: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证,即大柴胡汤的适应症;大柴胡汤体质。次证即疾病谱,大柴胡汤证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

  •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50例

    作者:陈华良 刊期: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有胃溃疡病史,治疗时处于活动期,服药依从性好的寒热错杂型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中药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药组转阴率84.78%,对照组转阴率55.56%,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

  • 杨晋翔通降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作者:安丽 杨晋翔 黄大未 王建云 安静 刊期:2016年第03期

    杨晋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胆胃两腑,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胃气虚,标实则为痰热、气滞、血瘀、湿热等。"胆胃不和"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提出本病治法"主在胆胃,贵在通降"。杨晋翔教授常用治法有:清胆和胃通降法、理气化瘀通降法、健脾和胃通补法、养阴益胃通降法及结合胃镜表现用药。杨老师临证处...

  • 颜德馨诊治慢性胃肠性腹痛验案2则

    作者:孙春霞 刊期:2016年第03期

    颜德馨(1920-),男,教授,主任医师,从医70余载,20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主持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委、卫生局等多项课题。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并获"中医药抗击非典型肺炎特殊贡献奖"。2004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首届"中国医师奖"。2009年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郑清莲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肿瘤经验

    作者:蔡云 刘昳 刊期:2016年第03期

    郑清莲教授认为肿瘤化疗后恢复期患者化疗药毒侵及人体,陷入于里,致使元气亏虚,而脏腑功能受损,治疗时如何扶正祛邪、恢复受损的脏腑功能至关重要。小柴胡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因此,小柴胡汤是肿瘤化疗后恢复期治疗的要方,根据不同兼症佐以益气、养阴以扶助正气,祛痰、止咳、化瘀、祛湿、清热解毒以祛除邪气,寒温并调恢复...

  • 张庆祥治疗胃脘痛经验

    作者:刘哲 刊期:2016年第03期

    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以及脾胃素虚等,张庆祥教授认为引起胃部气机失调的主要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且与肝、脾关系密切,主张从肝脾胃三者的角度来论治胃脘痛,方用柴平汤为基本方,具有疏肝健脾,清热祛湿,和胃止痛之功效,主治因脾虚肝郁,湿热内扰,肝胃不和等导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为主症的胃脘痛。

  • 舌下络脉的临床研究方法

    作者:刘蕾 姜涛 李德俊 刊期:2016年第03期

    舌下络脉的图像采集主要通过数码相机进行图片拍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彩色空间分析、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分析、运用模糊理论分析舌下络脉。在临床应用中舌下络脉在证主为瘀证;在病主为恶性肿瘤、心肺疾病、肝病、糖尿病等,虽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但能较好地反应患者的整体状态。但是图像采集也受多因素影响,如图像采集时的光线、体位、图像处理方法...